李书朗的读音为[lǐ shū lǎng],声调为上声-阴平-上声。作为名字,声调有重叠,连续较为拗口。
李: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姓。
书:指记录书写的成本的著作。写文章;信件,信函;
朗:一般指明亮、爽快、清白,如朗朗烈烈;也指声音响亮,流畅。
书字,用于人名当中,可寓意敏而好学、博览五车、博古通今之意。用在女孩名字中,寓意聪颖、多才;用在男孩名字中,表意财富、安康。
朗字,作为宝宝名字,可寓意朝气蓬勃、活泼开朗、能说会道之意,寓意大气响亮。
李书朗名字的寓意:寓意乐观开朗、冰雪聪明、财源广进、风华正茂,也象征着优雅、活泼之义,可为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书:【辰集上】【曰字部】 書;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84第07【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
朗:【辰集上】【月字部】 朗;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505第23〔古文〕?脼【集韻】同朖。【詩·大...
乐观、自律、勇敢、爱学习
“闭户读书、借书留真、手不释书、四书五经、有脚书厨、仰屋著书、风清月朗、豁然开朗、朗目疏眉、清风朗月”
李,偏旁为木,上下结构,繁体字为李,简体笔画为7,康熙字典笔画为7,五笔顺序为SBF。
书,偏旁为乛,单一结构,繁体字为書,简体笔画为4,康熙字典笔画为10,五笔顺序为NNHY。
朗,偏旁为月,左右结构,繁体字为朗,简体笔画为10,康熙字典笔画为11,五笔顺序为。
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7-10-11,五格有凶。
李书朗一名的笔画较为简单好记,书写流畅,一笔一划,行云流水,容易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李书朗一名,书字属金朗字属火,为金火组合。金火组合,火克金,火旺。这种组合的人主观意识较重,大都不甘屈于人下,处事急躁,容易招惹是否。其人意志不够坚定,常有与身份不相应之企图,但耐性尚佳,思想高远,可得一时的成功。
天格8:(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吉】
人格17:(刚强) 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地格21:(明月中天)光风霁月,万物确立,官运亨通,大搏名利。——【大吉】
外格12:(掘井无泉)无理之数,发展薄弱,虽生不足,难酬志向。——【凶】
总格28:(阔水浮萍)豪杰气概,四海漂泊,终世浮躁。——【凶】
李书朗名字,五格有凶,综合打分偏低,建议咨询大师调整,结合八字更吉祥。免费咨询大师
李姓主要源自:嬴姓、姬姓。,1、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
好听的李姓男孩名字大全:
李姓男孩配什么字更适合?结合出生时间更加准确输入出生时间立即李姓男孩取名
好听的李姓女孩名字大全:
李姓女孩配什么字更适合?结合出生时间更加准确输入出生时间立即李姓女孩取名
李姓书字辈男孩名字大全:
李姓书字辈女孩名字大全:
李姓朗字辈男孩名字大全:
李姓朗字辈女孩名字大全:
李姓为人口大姓,在每一亿人口中,大约有700-800万人用李字,使用人数较多;134.49万人用书字,使用人数较多;14.88万人用朗字,使用人数较多;李书朗一名,约有5020人使用,重名率较高。全国地区中,李书朗名字占比最高的省份为北京市、安徽省、河北省等省市。
名字“李书朗”具有毅力、勇敢、忠诚、好奇心的字义暗示,能有效的改善摩羯座顽固,自私,悲观,保守的性格缺点。
李书朗一名,为金火组合,含有偏旁乛、月,适合兔、狗、猪、猴、羊、虎、蛇、马、鸡、鼠、龙等生肖使用,可帮扶生肖,改善生肖性格缺陷,促进宝宝健康发展。
基于起名网全网亿万姓名大数据分析,叫李书朗的人,大约有87.4%的男性,12.6%的女性,根据起名网字形、字义、字音三大分析系统,剖析李书朗一名的综合属性,更适合男孩使用。
经起名网亿万大数据分析,结合智能搜索可得,叫李书朗的人,叫李书朗的人,职业多为采购员、风险管理师、音效设计师、模特经纪人。依据名字的字音、字音、字形,并通过AI智能结合能量学、国学、心理学等多维度全面解析,李书朗名字适合从事服务/制造、政府/事业等职业。
依据起名网基于二十年的行业服务经验以及独家AI智能结合能量学、国学等范畴,从九大维度解析此名分数,可得:李书朗一名的分数为78分,分数偏低。
出自唐诗《别冯判官》——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
出自唐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出自唐诗《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出自唐诗《南溪诗》——萧条风烟外,爽朗形神寂。
出自唐诗《酬栖上人》——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出自唐诗《览友生古风》——皴皵老松根,晃朗骊龙窟。